为了探究上述问题,作者开展了一项综合研究:一是从已发表的文献及资料中收集、整理和分析全球范围内榕树和棕榈的叶片磷含量数据,二是选择了兼有半附生型和非半附生型的斜叶榕(F. tinctoria)作为研究对象在同质园条件下对斜叶榕半附生型植株及其宿主油棕(Elaeis guineensis)以及非半附生型同种榕树不同生长阶段叶片的养分含量与功能性状、生长基质养分动态进行测试研究。结果发现:从全球到同质园尺度,榕树和棕榈的叶片磷含量均较高,它们均属于高磷需求植物;半附生型榕树在种间和种内尺度上的叶片磷含量均低于非半附生型榕树。随着半附生榕树的生长,树冠层腐殖质和土壤中的磷有效性均显著降低。在半附生阶段争夺土壤资源时,半附生榕树与其宿主棕榈的叶片磷含量都显著降低;在宿主棕榈树死亡后,半附生榕树叶片磷含量则出现回升。半附生榕树通过叶片功能性状的权衡来适应变化的环境,通过杀死宿主减少种间磷竞争以获取更多热带地区有限的磷资源(图2)。该研究结果说明半附生榕树的高磷需求、热带土壤磷缺乏以及半附生榕树与宿主间的零距离导致了它们之间激烈的磷竞争,证实除了机械损伤和遮蔽宿主树外,获取磷是半附生榕树杀死宿主的一个驱动因素,阐明了半附生榕树独特的生活史是适应热带雨林复杂的环境条件与物种间竞争而进化出的生存策略(图3)。这些发现为研究半附生植物杀死宿主的行为与演化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并将半附生榕树的绞杀现象与热带土壤普遍存在的磷限制联系起来,在揭示热带地区半附生植物养分利用策略与生态适应机制方面提出了新见解。
获取磷是半附生榕树绞杀宿主的一个主要驱动因子发布时间:2022-09-30来源:科技外事处
